冲突的定义
感知到的利益分歧—-即冲突一方认识到自身的期望与另一方的期望存在矛盾
冲突理论,争斗、让步、问题解决、回避
卡尔马克思 冲突是社会生活不可避免的内容
冲突通过施加压力以求革新和创造,来阻止社会系统的僵化
冲突的积极面
- 孕育社会变迁的温床,例如 美国国会 颁布新的法案都是 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,经利益对立的群体交互施压后才得以颁布
- 防止不成熟的群体决策。一方是如此惧怕得罪某一方,以至于未能将自身的想法充分地表达给对方而使之明白。
- 协调人们的合法权益
- 促进长期的群体团结,认识到婚姻所存在的问题,正视这些问题,才能解决问题。
- 群体之间的冲突会使得冲突群体内部团结起来
人都是有极强的适应能力的
《从贝鲁特到耶路撒冷》提到这样一种应对策略,每天会发生的轰炸、绑架和谋杀,使用的最广泛的策略是选择性注意,也就是说人们只将注意力放在那些自身能掌控的事件中,而把自身无法掌控的事情排除在注意力之外。
激发冲突的条件
- 情境的特征
- 冲突各方的特征
- 冲突各方相互关系的特征
- 冲突各方所在社区的特征
情境的特征
- 稀缺性,人们根据经验认为,稀缺性与物品的价值相关,另一方面,人讨厌对自由的任何限制。物品的稀缺性与他人的竞争行为结合在一起,就会产生令人疯狂的愿望
- 迅速扩大的成果,当情况发生好转,人们对未来就会报有更高的期待,在成果迅速扩大的时期里,这种日益增大的期望有时可能会超越现实,例如黑人的例子,当经济和社会加速发展一段时期后,接下来的往往是一个短时期的快速逆转。实际上,更有可能成为革命者的是那些至少体验过富裕生活的人们。
冲突双方的特点
- 零和思维,也被称为 总量固定,往往很多非零和性问题被认为是零和性,这才是问题的根源
冲突双方关系的特点
- 相对权利的模糊性,例如越南战争,美国和北越采用了不同的军事技术,都认为自己会取得胜利,但是到最后,才发现北越当时的判断是正确的
- 不公平的比较,自身主观地认为 只要自己尝试就可以和另一方做得一样好,或者一方认为自己应该和另一方获得同样的好结果,在资源和权利的分配上尽量平等,如何避免,制定一套固定的规范,隐匿信息
- 身份地位相差悬殊
- 猜疑
社区的特点
- 安全困境,例如各个国家之间充满不安全感,类似于 囚徒困境,游戏中个体的理性促使 冲突双方无法进行合作
- 缺乏规范性共识,当今社会在界定配偶能彼此期待的合理行为上,比以前的界定要模糊的多。
罗伯斯山洞实验,两组小孩相互竞争与敌视
仅仅意识到外群体的存在,就足以激起内群体的群际竞争或歧视反映(人类对待未知的外星人是否也会有如此的反映,对于未知 你是张开双手欢迎还是畏惧)
对此作出的解释是,个体所属的群体是此人自我概念的一部分,个体为了满足自尊感,会偏向于支持内群体成员
民族中心主义